•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中医药作为具有鲜明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深厚文化精髓的传统文化代表,是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形象的不二之选。
•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风采,必定体现在行业发展的洪流浪潮中,要讲好中医药故事,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了解行业的重点工作,了解群众对中医药的诉求,尤其是要关注行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给我们讲好故事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和广阔的空间,要把中医药这个故事素材库挖掘好、利用好,发挥好故事的传播效能,彰显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成就。
在新闻传播领域,讲故事是提高叙事能力的常用传播方法和技巧,因为故事最能引起共情,通过入脑入心从而有效提高传播效果。可以说,讲好故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新闻命题,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思考和探索。而在新时代,面向海内外受众讲好中国故事,更是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见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中医药作为具有鲜明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深厚文化精髓的传统文化代表,是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形象的不二之选,所以讲好中医药故事对于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怎样讲好中医药故事,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宏观层面讲好中医药故事要遵循的原则
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报道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以正确导向反映事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伴随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舆论生态也更加复杂,在新媒体平台上呈现出来的思想观点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甚至各种观点鱼龙混杂,特别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一些国人不能正确认识中医药价值作用,“黑中医”现象时有发生,中国中医药报作为中医药行业主流媒体更需要强化正确导向,牢牢守住舆论阵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中医药有效但说不明白”的说法,中国中医药报一版开设“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栏目,记者专访部分中国医学领域的权威大家,请他们讲自身的相关故事,谈观点看法或介绍典型案例,2022年刊发专访15篇,采访了刘保延、张伯礼、王琦、仝小林、汤钊猷、刘长林、唐旭东、张忠德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启发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思路,凝聚中医药行业同仁的共识。
熟悉中医药相关大政方针。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017年7月中医药法开始实施;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国务院办公厅相继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只有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认真学习方针政策,才能具备讲好中医药故事的理论基础,新闻报道才能找到方向指引,才能不脱离现实,才能真正反映中医药事业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
比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3年中国中医药报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优势、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6个方面,以“消息+案例故事”的形式推出系列报道,展现中医药人乘势而上,推动宏伟蓝图转化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图景。
中观层面讲好中医药故事要具备的条件
立足行业前沿,展现时代风采。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风采,必定体现在行业发展的洪流浪潮中,要讲好中医药故事,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了解行业的重点工作,了解群众对中医药的诉求,尤其是要关注行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的建设,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保护、中医药创新体系完善,中医药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等,讲好中医药故事离不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沃土。
2023年,中国中医药报围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选派记者深入综改示范区一线进行调研,对在综改示范区建设中涌现的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发表《山东:中医药综合改革“东”风正劲》《青岛:中医特色服务“飞入”社区》《中医药医共体护佑老区百姓健康》《上海:精细化中医药服务领跑全国》《村卫生室也能“云”上看中医》等系列报道,讲好示范区建设的故事,在行业获得广泛好评。
深耕基层一线,发掘新闻线索。真正的好故事都是在干事创业的实践当中产生的,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必须走出去增强脚力。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所以要深入到基层,才能找到新闻线索,到中医医疗机构中去,到患者身边去;到中药材种植基地去,到田间地头去。
如中国中医药报介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惠民举措的稿件《一次挂号管三天患者省心又省钱》,报道山东省五莲县中医医院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外引”与年轻学科骨干“内育”力度的稿件《县中医院来了省里的博士后》,都是讲述来自基层的故事,鲜活生动,有温度有情怀,也有深度有思想,报道在报纸刊发后在新媒体平台也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
微观层面讲好中医药故事要探索的路径
好故事要有鲜活的素材来源。讲好故事要找到合适的素材,而中医药本身就是一个“素材库”。中医药传承发展几千年,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历史维度来说,好的素材不胜枚举,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各种故事信手拈来,现实维度来说,中医药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也涵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事就在我们身边,关键看是否有好的创意和讲好故事的能力。
2024年在策划“新春走基层”栏目的时候,挖掘了黑龙江省饶河县中医医院服务返乡群众及俄罗斯患者,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把“诊室”搬进火车站候车大厅,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症状门诊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故事。互联网时代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加速发展,关于中医药题材的影视、动漫、视频作品也越来越多,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中医药的故事越讲越好,中医药事业新闻传播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也日益凸显。
好故事要有创新的表达方式。好故事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果说好的素材是优质内容的保障,那么创新的表达方式就是形式的保障。当下,纸媒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相互链接、互相促进,讲好故事不再局限于文字报道,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或者直播等,一次采集可以生成多种形式的作品,形式的创新可以优化内容,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深的共情,创新的表达方式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新闻传播必须考虑满足受众体验,提高用户黏性,增强交互等多种因素,区别于以往的单向输出,要关注读者的反馈,才能促进报道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把故事讲得更好。
2024年两会期间,在新闻报道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常规的文字报道,也使用了图片、视频等方式,让报道更加丰满、立体、生动。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中国中医药报》社记者深入武汉抗疫一线,真实记录武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患者的感人故事,一方面发挥纸媒做深做精的优势,采写展现人物事迹、总结救治经验方面的深度报道,同时发挥新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视频等,视频相比文字更具有直观性和冲击力,可以让大众第一时间了解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情况。
创新表达方式对于文字报道来说,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需要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在文章逻辑编排、细节描述、标题制作、语言表达等方面都需要下功夫,每个部分都有大学问。对于音视频作品来说,在创作中可能要运用音乐、动画插图、特效等方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创造性地讲好中医药故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利条件,纸媒和新媒体要实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故事的呈现方式要趋于多元化、运用的表达方式要更加灵活多样。
好故事要有畅通的传播渠道。互联网技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信息的快速流动,使热点更容易聚焦,话题更容易集中,热度更容易上升,优秀的新闻报道和吸引人的故事有了可以向大众充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但同时海量的信息,也会给大众带来筛选困难,如何扩大传播渠道吸引受众至关重要,要打造新媒体矩阵,不同平台之间和不同账号之间形成合力,要随时关注大众在哪里看新闻,也就是流量在哪里,在不同的渠道将好故事分发出去,才能获得受众的关注。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播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与大众的信息链接,畅通传播渠道对于媒体也是重大的考验,当前,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视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因此要重视视频的制作,特别要重视对视频和直播内容进行更好的推送和传播。
讲好故事是新闻媒体的使命职责,也是新闻人的理想追求,如今,新媒体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讲故事的时候,主流媒体如何讲好故事就尤为重要,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势在必行。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给我们讲好故事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和广阔的空间,要把中医药这个故事素材库挖掘好、利用好,发挥好故事的传播效能,彰显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为大众更好地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信任中医药、热爱中医药作出应有的贡献。